第60期
出刊日:2022-04-15
返回上一層男人大敵—攝護腺癌的診斷與治療
年過半百的熟年型男們,超過5成以上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如開始出現解尿變慢的症狀,最好儘早就醫診療。
撰稿╱姜宜妮(臺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泌尿科兼任主治醫師)
對50歲以上的男性朋友來說,有一條「腺」一定要關心,那就是攝護腺。年過半百的男性,超過5成以上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症狀包括日漸變慢變細的尿流、排尿前要醞釀一段時間才尿得出來、跑廁所頻繁、頻尿、夜尿,或是一感覺到尿意就很急迫,幾乎要滲尿漏尿。這些惱人的症狀都是在提醒我們,腫大的攝護腺已經壓迫尿道,使得膀胱負荷過大;若長期置之不理,會使膀胱平滑肌缺氧受損,進而產生不正常放電或膀胱無力等病變。
因此,熟年型男們如開始出現解尿變慢的症狀,最好儘早就醫診療,遵循醫師指示,從生活上調整飲食和運動習慣,搭配適合的藥物,若藥物無法控制,則採用內視鏡或雷射攝護腺手術。
除了良性攝護腺肥大之外,攝護腺癌也是常見的泌尿問題。攝護腺癌在歐美是男性第二常見癌病變,而根據2021年12月公布的2019年(民國108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癌症從1982年成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攝護腺癌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5位,發生率為7137人╱每10萬人口;在十大癌症死亡排行,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十大癌症死因中的第6位,死亡率1538人╱每10萬人口。
如何早期發現及診斷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的早期發現主要有兩種偵測方式:肛門指診和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確定診斷則需要進行經直腸或經會陰攝護腺切片病理檢查。病理報告確認為攝護腺癌,會進一步安排骨盆腔磁振造影檢查(MRI)。
當攝護腺癌還在初期、癌細胞僅侷限於攝護腺裡面時,多半沒有症狀,只能藉由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或肛門指診來早期診斷。隨著癌細胞的範圍擴展,患者可能出現排尿滴滴答答、尿速變慢、頻尿、夜尿、解尿疼痛、尿不出來、尿失禁、血尿等排尿症狀,也可能出現射精疼痛、勃起功能障礙、會陰部疼痛或下背痛。若攝護腺癌發生轉移,症狀則依轉移部位不同有很大的變異。轉移至骨骼或脊椎的攝護腺癌可能引發急性神經學症狀:下肢無力、下肢癱瘓、尿失禁、糞便失禁、尿滯留、骨骼疼痛??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55歲以上男性建議定期做PSA篩檢 必要時切片確認
攝護腺癌是男性才有的疾病,鮮少在50歲以前發生,9%的患者有家族遺傳病史。因此普遍來說,建議55∼69歲的男性朋友定期接受攝護腺癌特異抗原篩檢;若一等親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罹癌風險較高,則建議40歲就開始接受篩檢。其他攝護腺癌危險因子還有:攝取大量動物性油脂和紅肉、飲食中缺乏蔬菜水果維他命、肥胖、缺乏運動、曾接觸高劑量放射線或環境致癌因子、慢性攝護腺炎、曾患性傳染病。
無論患者有無症狀,假如攝護腺特異抗原過高或肛門指診摸到硬塊,都強烈建議接受攝護腺切片(12針)。骨盆磁振造影檢查也常被應用於切片前或切片後的追蹤與診斷。如確認有攝護腺癌,則需進一步接受骨骼掃描,檢查是否發生攝護腺癌骨轉移。
攝護腺癌的治療依風險等級而定
攝護腺癌依其臨床和病理分期不同,患者的生活影響和餘命變異度很大,因此在治療上需仔細評估其風險等級。針對局部攝護腺癌且預估餘命大於10年的病友,以治癒為原則,依照癌細胞惡性度、患者個人意願與身體狀況,可選擇手術治療(攝護腺全切除)、放射線治療(電療)或積極追蹤(Active surveillance)。攝護腺全切除的手術方式包括: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和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其他局部治療方法還有冷凍療法和海福刀,但這兩種因屬於新技術,觀察時間尚短,目前暫未列入國際治療指引。
研究顯示50∼69歲局部攝護腺癌患者,隨機分組,接受攝護腺全切除手術或攝護腺放射線治療,手術組和電療組的10年存活率相同。手術和電療對於局部攝護腺癌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然而部分患者術後可能出現尿失禁或勃起功能障礙,因此對於低風險或預估餘命不足10年的的局部攝護腺癌患者,積極追蹤也是一種治療方式。
若患者年紀較長、合併其他慢性疾病或攝護腺癌範圍較大,則以減緩疾病進展、減少併發症(下尿路症狀、疼痛、骨折)為治療原則。轉移性攝護腺癌治療包括荷爾蒙治療、電療、化療、放射性藥物治療和免疫療法等。
攝護腺癌手術前、後復健 可防尿失禁
部分接受攝護腺癌手術或電療的患者,可能發生尿失禁或勃起功能障礙,影響病友的生活品質。早期進行復健,有助於改善尿失禁和性功能。事實上,為預防攝護腺癌術後尿失禁,病友在手術前一個月即可開始練習骨盆底肌運動,若手術後再開始學習骨盆底肌運動,可能會因為傷口疼痛、術後感覺神經變化和尿失禁等狀況,學習較困難。針對勃起功能復健,可在醫師的指示下,早期定時服用第五型磷酸酯?抑制劑,或搭配低能量震波治療。
攝護腺特異抗原(PSA)追蹤的重要性
局部攝護腺癌的5年存活率接近100%,轉移性攝護腺癌的5年存活率會驟降至30%,因此,適切追蹤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早期偵測攝護腺癌、避免攝護腺癌的轉移,對於男性朋友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非常重要。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建議55∼69歲的男性接受PSA篩檢,如PSA小於1ng/ml,則2至4年複檢一次;如PSA大於1ng/ml,則每1至2年複檢一次。若PSA在3∼4ng/ml以上,建議增加追蹤頻率,搭配其他攝護腺相關指數(free-PSA, PHI-PSA)或骨盆磁振造影仔細評估,及時接受攝護腺切片檢查,以求準確診斷。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增肌減脂正當紅, 您跟上了嗎?
- 新聞NEWS一下 / 演藝圈名導心肌梗塞 了解7大危險因子及早預防
- 新聞NEWS一下 / 藝人腦出血手術後穩定 中風後半年內是重要復健時機
- 增肌減脂大作戰!
- 台灣一年個案數超過一萬五千多人! 頭頸癌,如何預防及治療?
- 要開刀了! 該做哪些準備減少出血風險?
- 器官移植大突破! 全球首例豬腎、豬心移植人體實驗初步成功
- 遠離偏頭痛 如何用藥?日常生活要注意什麼?
- 可體松,體內的「電量」來源! 過多或缺少會怎樣?
- 防氣喘發作需妥善用藥 生物製劑可控制嚴重型氣喘
- 換人工關節 該做哪些評估?材質怎麼選?
- 有糖尿病該怎麼吃?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頭痛不只醫頭!
- 粘醫師消脂保肝專欄 / 漫步養生 快步消脂
- 內分泌知識小棧 / 糖尿病友不只顧血糖, 還要防範高血壓!
- 王清泓醫師專欄 / 青光眼相關常見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