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0期

出刊日:2022-04-15

返回上一層

有糖尿病該怎麼吃?

很多人一開始得知自己有糖尿病,會感覺像是天要塌下來似地,哭喪著臉抱怨什麼都不能吃了。其實只要了解每一類食物對血糖的影響,做好份量控制、整餐搭配、進食順序,並且定時定量,控制血糖就能事半功倍。
 
撰稿╱蔡郁瑄(好心肝門診中心營養師)
 
其實糖尿病飲食有一個大原則:「什麼都能吃,只是要有限量的吃。」例如最容易讓血糖上升的食物種類有水果、全穀雜糧、乳品類,許多人因為怕血糖高,所以這3類食物完全不敢吃,但為了營養均衡,還是會建議有限量的吃。
 
水果
很多人都會認為不能吃太甜的水果,而酸的水果就比較沒關係,但其實所有水果都含有會讓血糖升高的果糖,故只要是水果,皆須限制份量。
也有許多人只敢吃番茄、芭樂等比較不會讓血糖升高的水果,其實每種水果都有不同的營養價值,所以可以選擇不同種類搭配著吃,同時享用不同水果的美味及營養,例如:夏天西瓜搭配芭樂、秋冬釋迦搭配番茄。
不建議以果汁或果乾代替水果,不僅容易吃過量,並且在加工的過程中可能額外添加精緻糖,更容易影響血糖,所以選擇新鮮、在地、當季水果是最好的!
水果的份量建議每天吃兩次,每次約一個飯碗的7分滿,較不會因為過量影響血糖。但依照每個人不同的條件及飲食習慣,可以再跟營養師討論個人化的建議。
 
全穀雜糧
又俗稱主食、澱粉,許多食物都屬於這一類,所以常常會一不小心吃過量。例如:陳奶奶知道飯不能多吃,所以正餐不敢吃飯,真的很餓也只敢吃一、兩口,導致餐後很快就會肚子餓,陳奶奶便在餐間補充餅乾、麵包,或是玉米、栗子、蠶豆酥等。但其實陳奶奶吃的這些零食一樣屬於全穀雜糧類,吃過量依舊會使血糖居高不下。
全穀雜糧類食物舉例:
平時會當作主食:飯、麵、冬粉、米粉、粄條、麵線、碗粿、蘿蔔糕
以麵粉為原料:麵包、餅乾、饅頭、蛋糕、蔥油餅、燒餅、油條
除了黃豆、黑豆以外的豆類:綠豆、紅豆、花豆 、皇帝豆、蠶豆、青豆仁
穀物類:麥片、五穀米、糙米、薏仁、蓮子
根莖類:地瓜、芋頭、馬鈴薯、山藥、蓮藕
其他類:南瓜、玉米、栗子、菱角、豬血糕、甜不辣、芋頭糕
選擇纖維質較多的全穀雜糧,例如:半碗的糙米飯與等量的白飯相比,糙米飯更能幫助穩定飯後血糖。
當配菜裡有燴南瓜、炒玉米、螞蟻上樹、馬鈴薯燉肉等全穀雜糧類時,記得吃一口此類型配菜,就得少吃一口飯,簡單的體積代換,就能避免吃過量而影響血糖喔!
 
乳品
牛奶、優酪乳、優格因為裡面含天然乳糖,所以會讓血糖上升,但一天喝一到兩杯是沒有問題的。
購買優酪乳、優格的時候要記得選擇無糖配方,避免額外添加的精緻糖影響血糖;而調味乳如蘋果牛奶、巧克力牛奶、果汁牛奶也會額外加糖,所以不建議選用,一般的鮮乳、奶粉、保久乳比較適合。
這些非乳品的飲品也須注意!
燕麥奶不是乳品!燕麥奶因為原料是燕麥,是屬於全穀雜糧,例如:一般市售燕麥奶300ml約為三分之二至一片吐司的澱粉量(1.5~2份全穀雜糧類),所以如果喝了燕麥奶,當餐的主食就須減少。
杏仁茶主要成分是油脂,但也常添加澱粉(如:麥芽糊精、玉米澱粉)讓口感更滑順,故也需要注意份量。
營養品常被暱稱為牛奶,但其實也不是乳品類,一般市售糖尿病配方營養品一罐約含三分之二至一片吐司的澱粉量(1.5~2份全穀雜糧類),如果以一罐/杯營養品為飲品,再搭配三明治/飯糰/蛋餅等主食,常造成全穀雜糧類爆量。
 
而每個人吃的份量依照年齡、性別、身高、飲食習慣等而有所不同,建議諮詢營養師給予個人化的建議。
 
吃對份量只是第一步 整份餐點的搭配性更重要
 
明明份量吃對了但血糖還是很高,可能是整餐的食物搭配要調整。除了主食份量要控制,加入適量的蔬菜、蛋白質(如肉類、海鮮、蛋、及豆腐、豆乾等黃豆製品),不但更有飽足感、飯後血糖更平穩,還能避免非計畫性地體重下降,所以這兩類食物是穩定飯後血糖的好幫手。
 
舉例來說,早上吃一個御飯糰與吃一個御飯糰搭配無糖豆漿及一顆茶葉蛋相比,雖然主食份量相同,但後者因為搭配較佳,血糖會相對較穩定。
 
又例如,早餐選擇半個雜糧饅頭夾蛋,搭配穀粉泡麥片,會因為雜糧饅頭、穀粉、麥片皆為全穀雜糧類,除了容易超量攝取,整餐的澱粉比例也過高,不利於控制血糖。而若將飲品換成大杯無糖豆漿,則熱量、飽食度差不多,但大大降低全穀雜糧類的比例,對血糖控制也較友善。
 
蔬菜是現代人常攝取不足的食物類別,一整天需要多少蔬菜呢?一般建議午、晚餐要各吃到約一碗的蔬菜量,才是足夠的喔!
 
另外,吃太油則是容易使血糖居高不下的幫兇,所以選擇低/中脂的蛋白質(如:豬小里肌、豬後腿、牛腱、不帶皮的雞肉、鯛魚、鱸魚、蝦、蛤、豆腐、豆干),且不使用過油的烹調方式,如:炸、煎等,就能有效避免吃太油而影響血糖。當然,並非永遠只能吃低/中脂的蛋白質,其實更應該注重整餐的油脂量。尤其,偶爾還是會碰到高油脂的肉類,如香腸、豬腳(腿庫),看著家人朋友大快朵頤,自己卻只能聞著香味不能吃,怎麼辦呢?提供您一個減油小撇步,讓控油好簡單。
 
假設今天的晚餐有香腸,則可以準備香腸炒高麗菜,利用香腸原本的油取代炒菜用油,如此一來就能減少整體的油量;而若是今晚想吃滷腿庫,則是可以另外準備低油脂的蛋白質,如紹興蝦,與腿庫1:1搭配著吃;每餐都需要的蔬菜則可以改變烹調方式,從炒青菜換成燙青菜拌蒜蓉醬油,如此一來便能減少整餐油脂量。聰明使用小技巧、有限度的放寬飲食選擇,就能吃到自己喜歡的菜餚並同時穩定血糖!
 
定時定量及進食順序也是控糖重點
 
每餐份量不一(大小餐)或是每餐間隔時間不一定、時常延誤用餐等狀況,皆易使血糖波動較大,易增加心血管負擔,且亦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故飲食的定時定量也是穩定血糖的一大要素。
 
進食的順序也影響著餐後血糖的穩定,建議糖尿病友可以在一開始吃飯的前15分鐘,先盡量攝取蔬菜、蛋白質類的食物,15分鐘後再開始盛裝適當份量的主食,如飯、麵、米粉等,且繼續搭配蔬菜、蛋白質一起吃,如此不但整餐容易達成較佳的搭配性,也容易有飽足感,加上進食順序調配得當,讓飲食不僅不會成為血糖的負擔,還可以成為幫助血糖平穩的好夥伴!
 
文獻參考:
Food Order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ostprandial Glucose and Insulin Levels
(https://diabetesjournals.org/care/article/38/7/e98/30914/Food-Order-Has-a-Significant-Impact-on)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