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
出刊日:2022-01-15
返回上一層新聞NEWS一下 / 「前駐泰代表李應元壺腹癌病逝 內視鏡檢查有機會早期發現
曾任行政院秘書長、勞動委員會主委、環保署署長等多項要職的前駐泰國代表李應元,於2021年11月11日因壺腹癌病逝,享壽68歲。2021年8月他因病請辭駐泰代表,返台時被拍到身形暴瘦,即讓外界極為訝異,一度傳出是胰臟癌,後經證實是罹患了壺腹癌。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王秀伯指出,壺腹位於十二指腸第二部分的內側腸壁,是總膽管和胰管會合處。解剖上是一個凸起、看起來像乳頭狀的構造,故又稱為十二指腸乳頭。膽汁和胰液在此匯流後,注入十二指腸,進行消化功能。
壺腹癌沒有特異症狀,加上位置較隱密,所以通常都是病變很久了,引發症狀才會被診斷出來。黃疸是壺腹癌病人最常見的症狀,還可能有腹脹、悶痛等腸胃症狀,少部份患者則是因為胰臟重複發炎被發現;如果病患莫名發生胰臟發炎,壺腹癌亦為診斷選項。
那麼有沒有機會早期發現壺腹癌呢?近年來因為健康檢查較普遍,有些醫師在執行內視鏡檢查時,會把內視鏡伸入到十二指腸內檢視是否有異狀,所以過去並不多見的壺腹腫瘤,在近十幾年來有增加的趨勢,而且因健檢年齡層比較輕,有些只有3、40歲,而且也比較早期發現壺腹腫瘤。另一類病友則是因其他原因,接受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時,無意發現總膽管或胰管變粗,進而接受經口內視鏡超音波而診斷壺腹腫瘤。
不過在預防上,壺腹癌沒有什麼特定的危險因子,男女發生的比率也相當,所以無法有具體的預防建議。不過有少數族群可能要注意,例如「家族性息肉症」,這類患者因為全身的消化道容易長很多息肉,也容易在壺腹上長出腺瘤,進而轉化為癌。其次則是「PJ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是一種黏膜皮膚色素沉著和腸胃道缺陷瘤的症候群,因為整個消化道都會有大小不一的息肉分布,也容易在壺腹上長出腺瘤,進而轉化為癌。這類病友接受內視鏡檢查時,應注意壺腹部的變化。
壺腹的位置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好好睡覺, 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 新聞NEWS一下 / 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來襲 追加疫苗提升保護力
- 封面專題 / 入睡後,才能好好「洗腦」! 研究證實睡眠有助大腦「排毒」
- 封面專題 / 現代人失眠普遍 如何提升睡眠品質?
- 大愛捐腦助醫學突破 ——台灣腦庫計畫啟動!
- 零游離輻射 安全性高 磁振造影帶動醫學進展
- 為何能感覺到冷、熱、粗糙或平滑? 研究揭開皮膚感受之謎獲諾貝爾獎
- 168 斷食減肥,到底行不行?
- 低能量體外震波,舒緩男人的痛! 勃起功能障礙與慢性攝護腺炎之治療
- 皮膚出疹發癢, 是藥物過敏嗎?
- 紫外線照光治療 濕疹、搔癢不作怪
- 猝不及防! 哪些心臟疾患會有猝死危險?
- 重訓超夯,小心受傷!
- 粘醫師消脂保肝專欄 / 逆轉脂肪肝的 治療新進展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沒燙到卻有灼熱刺痛感! 談「口腔灼熱綜合症」
- 王清泓醫師專欄 / 為什麼眼睛痛?
- 曾宇婷醫師專欄 / 小心! 「壞膽固醇」過多會讓血管硬化
- 全民健康基金會X遠東SOGO 第二屆網路宅料理競賽 「自煮防疫」可以美味又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