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56期

出刊日:2021-04-15

返回上一層

減重針,減肥新選擇? 健康減重仍是甩油不二法門!

對許多人來說減重是一輩子的志業,減重方式也不斷推陳出新,近來又有合法上市的針劑型減重新藥,是否光靠藥物就可以擺脫惱人的肥肉?
 
諮詢∕粘曉菁(本會執行長、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撰稿∕張雅雯
 
跑業務的吳小姐吃飯時間不固定,常常以炸雞果腹,健康檢查發現已經有中度脂肪肝,醫師建議她減重才有機會改善。她聽說現在有減重針,以為打了就可以瘦,但是醫師分析她胖的原因是油炸類吃太多,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就可以健康減重,而且任何藥物都只是輔助,控制飲食和運動仍是成功健康減重不可缺少的功課。
 
減重的基本原則就是熱量「進去得少、出來得多」,體重才能慢慢減少下來。最純粹也最好的方法,就是靠飲食控制加上養成運動習慣,即健康減重。一般希望以一週減0.5~1公斤的方式循序漸進,這樣對身體最不會造成負擔,也較能維持住減重效果,對於沒有特別疾病的健康人來說,光靠健康減重甚至可減掉原本體重的10%。
 
減重藥物原理: 抑制食慾或減少吸收
 
然而有些人光靠健康減重仍無法順利瘦下來,經過醫師評估可能需要藥物輔助,而所有減重藥物的研發,也同樣是從「進去少、出來多」這兩個原則著手。進去少就是要抑制食慾,希望讓人即使看到美食也不會有吃那麼多的慾望;另一類藥物就是對於已經吃進去的食物減少吸收,讓熱量出來多一些,避免囤積在體內。例如1999年問世的「排油藥丸」,其成分Orlistat的作用是抑制油脂被切成小分子,就是讓腸道無法吸收脂肪而排出來,此藥是目前國內唯一合法的「口服」減重藥。
 
而抑制食慾的藥物部分,過去已有好幾個藥物因副作用過大而下市。例如與Orlistat同時期上市的還有一種成分為Sibutramine的藥物,作用於腦部,可達到減少食慾的效果,然而陸續在全球傳出多起心血管相關的副作用,因此已於2010年底宣布下市。
 
2017年台灣也曾上市一款成分為Lorcaserin的藥物,這是一種血清素,作用機轉也是抑制食慾,然而2020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布其具有增加罹患癌症風險的警訊,因此台灣也在2020年7月中宣布下市。
 
 
腸泌素針原用於降血糖 老藥新用成為減重新藥
 
不過2020年8月中,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又核准一個注射劑型的減重新藥,成分為Liraglutide,這是一種腸泌素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受體促效劑。腸泌素在體內有助於調節血糖,當人體進食的時候,胃腸道會分泌腸泌素來刺激胰島素釋放、同時減少升糖素分泌,促使升高的飯後血糖恢復到正常範圍,所以此藥原本是用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屬於降血糖針劑用藥,已上市一段時間。
 
後來發現,這個藥物不僅可以讓糖尿病患血糖降低,還有抑制食慾、延緩胃部消化排空(讓食物待在胃裡面久一點),進而達到體重減輕的效果。因此藥廠將此腸泌素發展出專用於體重控制的劑型,做為成人在低熱量飲食及增加體能活動外的減重輔助療法。
 
目前此藥核准的適應症有兩類對象:一是初始身體質量指數(BMI)≥30 kg/m2的肥胖患者;另一則是BMI介於27至30 kg/m2之間、且至少有一項體重相關共病者(例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或血脂異常)。
 
這個腸泌素新藥也就是俗稱的減重針,需每天皮下注射一次。不同於排油藥丸是避免腸道吸收脂肪,故患者若攝取過多油脂,就會解出油便或油滴;減重針是延長腸胃道排空的時間,讓食物在腸胃道停留時間變長,增加飽足感,就不會有那麼強烈的飢餓感而一直想要進食;若吃太多、吃太快,容易感到噁心甚至嘔吐,藉此達到減重目的。
 
根據臨床試驗結果,以減重針持續治療1年後,在初期12週有療效反應體重減輕超過5%的病人當中,大約8成可達到體重減輕≥ 5%,一半可達到體重減輕≥10%,平均一年可減原體重的8~11%,使用長達3年平均約減輕原體重的6%。但如果治療12週後,病人未減輕原體重至少5%,則應停止治療。此藥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是胃腸道不良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
 
重藥機轉不同 適用對象亦不同
 
研究數據顯示,排油藥丸可減少原本體重的6%,減重針更進一步可減少原本體重的8~11%,而且內臟脂肪減少的比例比皮下脂肪更好。這兩種是目前台灣合法上市的減重藥物,沒有絕對的優劣,各有適用對象。使用排油藥丸者,吃得愈油膩、解出的油便油滴愈多,排出的油色也反應不同油脂食物的攝取,所以使用此藥需搭配低脂飲食與多攝取纖維質,才能達到減重效果,也避免服藥後排油過多造成生活困擾。
 
減重針則要搭配飲食調整,因為藥物會讓腸胃排空時間變長,所以「少量正常餐」、不要一次吃太多,才能避免過飽而產生噁心感。特別提醒有甲狀腺癌病史或家族史、胰臟發炎病史者等,必須經醫師評估才可以使用。此外,因為胃排空時間拉長,本身若有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在這個機轉下可能加重逆流狀況,所以要考慮使用的時機。
 
其實把糖尿病的降血糖藥物延伸做為減重的使用,並非首度嘗試,不論是排糖的、抑制食慾的、或是運用腸泌素的藥物,近來很多臨床試驗發現,這些藥物只要在劑量上做一些調整,可以做為減重控制或是改善脂肪肝的用途。例如長效型GLP-1受體促效劑semaglutide,在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每週皮下施打一次2.4mg,平均68週可減少體重10%,可見醫療科技的進展為體重控制帶來越來越便利的治療方式。
 
藥物或手術是第二線
 
儘管減重藥物推陳出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健康減重仍是第一步,成效不佳再考慮使用藥物。萬一連藥物都發揮不了效果,且達到病態肥胖或有糖尿病,還可以考慮手術。目前減重代謝手術已經很進步,過去必須留下十多公分長的大疤痕,現在利用腹腔鏡只要在腹部打幾個洞就能做胃縮小微創手術,對於病態性肥胖患者,除了可有效減重,其糖尿病也能獲得改善,所以也被視為可治癒糖尿病的標準療法之一。
 
想減少內臟脂肪 養成少坐多動的生活型態
 
愈來愈多人體認到,減重除了希望降低體重數字,更希望減少內臟脂肪,尤其不少中年上班族,因為長期久坐,養成「鮪魚肚」或肥胖的水梨形體態,就是內臟脂肪造成,即使身體質量指數(BMI值)未必達到肥胖標準,但身形就是不好看。
想要改變這樣的身形,首先整體的體重減輕一定會有幫忙,因為全身減重後,不只皮下脂肪,內臟脂肪也會跟著減少。再來就是減少久坐的習慣,例如現在已有升降桌的設計,讓上班族即使需要長時間看電腦、寫程式,也可以站著辦公,避免久坐造成熱量囤積。
 
除了飲食控制,一般運動很多人都會提到日行一萬步,然而萬事起頭難,持之以恆的關鍵就是要設定合宜目標,否則突然一天走了一萬步,然後就因為腳很酸休息了5天,這樣的運動效果又大打折扣。建議可從每天3千步開始,等到養成習慣後再慢慢提升,且運動時間是可以拆開的,分開進行更容易持久。現在的觀念是,只要每天累積快走15分鐘就有健身效果,比如提早一個公車站下車走路、多走幾趟茶水間就可以簡單做到。
 
如果要透過中等強度以上運動達到快速減少內臟脂肪,建議不常運動的人先在健身教練指導下,鍛鍊好腹部核心肌群和大腿肌群,避免運動傷害。
 
減重也邁向個人精準醫療
 
很多人減重常經歷反反覆覆的過程,多半都是沒有找到正確的肥胖原因及適合自己的減重方式。其實減重也漸漸走向個人精準醫療。
 
第1步
要先了解身體的組成,包括體脂肪、內臟脂肪、皮下脂肪、肌肉量有多少等,未來甚至可能要先檢驗易胖基因,精準評估肥胖成因並預估減重成效。
 
第2步:
則是透過抽血檢查以及問診,了解有沒有其他疾病因素引起體重失控,比如是否有甲狀腺低下?還是胰臟部分功能損傷影響血糖代謝?甚至有病人是腦內長了腫瘤影響內分泌的代謝,這類病人必須針對其病因著手,才能解決肥胖的問題。
 
第3步
如果沒有疾病因素干擾,就是改變生活型態來健康減重,除了飲食控制與養成運動習慣,就連睡眠也很關鍵。一般來說每天睡6~8小時比較不容易胖,若睡得太多、睡太少或開著燈睡覺,都是相對容易肥胖的族群。
 
又如每個人飲食型態不同,有人嗜吃油炸食物、有人喜歡吃甜食,使用的減重方法或藥物就應該有所不一樣。如果用單一療法3個月都沒有效果,表示這個方法可能不適合你,一定要諮詢專科醫師,找出最適合的減重方式。減重是一輩子的志業,健康減重才易維持窈窕人生。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