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
出刊日:2021-04-15
返回上一層三酸甘油酯會傷「心」! 糖尿病人如何妥善控制血脂異常?
撰稿/曾宇婷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專任主治醫師)
三酸甘油酯偏高是第2型糖尿病患常見的血脂異常。三酸甘油酯的血液正常值為空腹時低於150mg/dL,它的來源包括食物中的油脂經腸道消化吸收形成乳糜微粒,以及肝臟製造含有三酸甘油酯的極低密度脂蛋白,這兩種富含三酸甘油酯的粒子經由血液運送至脂肪組織和肌肉組織去代謝。藉由微血管中的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將三酸甘油酯分解成游離脂肪酸儲存或利用;一旦三酸甘油酯產生過多或是代謝過程受損,就會導致三酸甘油酯過高。值得注意的是,三酸甘油酯經脂肪酶分解後的殘餘物質,會產生類似壞膽固醇的作用,造成血管硬化。
原發性與次發性因素 皆會導致三酸甘油酯偏高
引起三酸甘油酯偏高的因素通常是遺傳因子(原發性)與環境因素(次發性)共同導致,例如若是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缺損,那麼血中三酸甘油酯就無法被分解,再加上喝酒、高油飲食下,血液中三酸甘油酯一旦超過500mg/dL,就很難再自行代謝,累積至1000mg/dL以上,就有很大的風險會發生急性胰臟炎和心血管疾病,嚴重的話會危及生命。不過次發性因素才是最常見引起三酸甘油酯過高的原因,包括酒精、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飲食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及精緻糖類食物、抽菸,其次一些藥物像是類固醇、口服雌激素、口服A酸等等,也可能引起三酸甘油酯過高。
要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最重要的是改變生活飲食習慣,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人常常也有代謝症候群,因此減重5~10%就是最佳治療。減少食物中油脂攝取量,尤其是飽和脂肪(牛油、豬油、棕櫚油、奶油),改成多攝取堅果、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同時碳水化合物主食建議從精緻糖類食物改成全穀、蔬菜這類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對於控制三酸甘油酯均有幫助。另外酒精以及添加的「糖」,特別是果糖,都會增加體內三酸甘油酯產生,最好避免攝取。另外每天45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一週5次,也能降低餐後三酸甘油酯的升高。
三酸甘油酯過高需用藥
血液中三酸甘油酯一旦超過500mg/dL,表示代謝效力已經飽和,必須藉由藥物來降三酸甘油酯以減少急性胰臟炎的風險。常用的藥物包括fibrates(Fenofibrate和Gemfibrozil),可降低30~50%三酸甘油酯濃度,而常用於降膽固醇的statin類藥物也能降低15~30%三酸甘油酯濃度,臨床上針對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人,會考慮併用fibrates及statin,但須小心肌肉毒性。至於含有DHA、EPA的omega-3脂肪酸深海魚油,治療劑量須達到每天2~4公克,可降約30%三酸甘油酯濃度,目前僅作為輔助治療。
對糖尿病患來說,三酸甘油酯過高確實觀察到和急性心肌梗塞有關,特別是在亞洲族群的研究;改善及找出造成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次發性原因,包括戒酒、減重、避免飲食中的「糖」和「飽和脂肪」、增加每日纖維質攝取量,都是護心的好方法。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疫苗飛躍式進展 疫情終結現曙光
- 新聞 NEWS一下 / 蕭彤雯、洪一中切除肺結節 慶幸低劑量電腦斷層早期發現
- 新聞 NEWS一下 / 利用心臟死後捐贈之肺臟 臺大醫院完成首例雙側肺臟移植
- 封面專題 / 新冠疫苗上市!我該施打嗎? 疫苗疑問全解答
- 減重針,減肥新選擇? 健康減重仍是甩油不二法門!
- 移動式CT及MRI漸成趨勢! 可救治更多病人 帶動醫療發展
- 減少不必要的切片 揪出攝護腺癌有新利器!
- 腎臟有水泡,要緊嗎?
- 皮膚出現白色斑點,怎麼回事?
- 鎖骨骨折!要開刀嗎?
- 最惡性的腦瘤——神經膠質母細胞瘤 存活期已有進步
- 擺脫漏尿的尷尬! 女性尿失禁 多重治療「止漏」
- 小酌怡情,但如何避免酒精成癮?
- 萊豬恐慌?安心吃豬肉關鍵解答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神經免疫疾病治療的新進展
- 透視青光眼 / 談青光眼患者的飲食
- 活動訊息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充樓層及診間 籲請各界熱烈愛心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