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好健康72期

出刊日:2025-04-15

返回上一層

新聞NEWS一下 / 前立委捷運上突發心肌梗塞 40歲後定期健檢並維持良好生活習慣

前立法委員沈富雄3月初在節目上透露,某天他獨自搭捷運時感到異常的胸悶、「有一點要死的感覺」,症狀持續10分鐘未改善,決定更改行程,立即前往臺大醫院急診。經診斷後發現是心肌梗塞,以心導管放置兩根支架,住院2晚後回家休養。
 
好心肝門診中心心臟內科特聘主治醫師林鴻儒表示,當供應心臟血液與養分的冠狀動脈發生了狹窄或阻塞,就可能導致心肌缺氧與壞死,即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中有粥狀硬化斑塊形成,導致血管越來越狹窄,或者斑塊突然破裂,與血液凝結,形成血栓,而堵住冠狀動脈。
 
當心肌梗塞發生時,約只有4成5會出現典型的心絞痛、胸悶,其他症狀可能還有喉頭被掐住感、左手上臂內側、左側下巴緊痛、呼吸困難、冒冷汗、嘔吐、昏厥等症狀,建議立即撥打119送醫,不建議自行搭車前往,因救護車有電擊器,可即時處理致命的心律不整。
 
對中老年人而言,發生胸悶、胸痛的症狀,就需要擔心是心肌梗塞。沈富雄今年85歲,本是腎臟科醫師,由於對醫學的專業知識,讓他對胸悶的症狀有警覺,因而能及時就醫。
 
心肌梗塞也會發生在冠狀動脈沒有顯著狹窄的患者,因只要有粥狀動脈硬化斑塊,都有可能因為斑塊不穩定而破裂,引發血栓。因此對於一般民眾,當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增加,建議40歲後定期健康檢查,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是否有抽菸、三高與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若結果為10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心絞痛的高風險族群,可考量接受「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或「冠狀動脈鈣化指數檢查」,了解自己心血管的健康程度,以期早期診斷與預防。當然,更重要的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規律運動、飲食健康,並且積極控制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