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
出刊日:2010-10-15
返回上一層乳房腫塊的7個疑問
乳房腫塊很常見,到底要不要緊?怎麼知道是良性,還是惡性?
諮詢/黃俊升 (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撰稿/郭姿均
撰稿/郭姿均
前立委陳文茜一度與乳癌擦身而過,她當時以為自己罹患乳癌,還戲謔地說考慮要在切除前,拍攝寫真封面。她總是能用樂觀的態度面對困境,所幸後來證實,陳文茜的乳房硬塊是良性腫瘤。
永遠的「梁兄」凌波在抗癌路上,曾因乳癌,切除一側乳房,心情抑鬱,到後來與同為「少奶奶」胡錦相互激勵,復出演出「梁祝」,振奮許多病友。
只要是女人,都會擔心美麗的胸部,哪天會長出不明的腫塊。很多女性在自我檢查時無意中摸到不明腫塊,心中常會被「這是良性腫塊,還是乳癌?」的陰影給盤據,以下針對女性最關心的乳房腫塊七大迷思提供解答,妳可以不必自己嚇自己,但也不要用駝鳥心態不去理會不明的腫塊。
Q1:乳房有腫塊,幾乎就是乳癌?
女性自我檢查時,常會覺得自己摸到腫塊,這些硬塊大多是良性,不是惡性腫瘤,但光憑觸診很難確定是否為乳癌還是良性腫塊。
統計上而言,每1千個女性進行乳房篩檢(以超音波或乳房攝影檢查),約有3人最後確診為乳癌。台灣40~49歲婦女乳房篩檢經驗也顯示,15%可能為良性的腺瘤腫塊,20~40%有囊腫(含水泡);一項曾在大陸26萬名紡織廠的女性從業員的研究,其中一半的人教導學習如何正確乳房自我檢查,也要求定期自我檢查,另一半的人沒有學習如何自我檢查,結果二組找到的乳癌病人數相同,透過自我檢查雖然找到較多乳房腫塊,後來證實大部分是良性。
良性腫塊為何容易被發現?這是因為良性腫塊跟周圍組織界線清楚,是額外產生的東西,有腫塊的那側乳房跟另一側相比,可能顯得較大,所以容易被發現。
腺瘤及纖維囊腫是常見的良性腫塊,倘若是年輕女性,如在20多歲摸到一個很清楚、界線分明、滑溜可動、表面圓滑的腫塊,大多是纖維腺瘤,長期追蹤變成乳癌的可能性與正常乳腺致癌機率相同。
很多女性可能都有被診斷出纖維囊腫(或稱水泡)的經驗。纖維囊腫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是乳腺纖維化或乳管擴張而形成。
乳房會受荷爾蒙影響,囊腫會因月經週期而有變化。在月經來潮前時,雌激素升高,會有較多的水份堆積在乳房,乳房會腫大,腫塊在月經來潮前會變大;月經結束後,雌激素退掉,水份消退,腫塊也變小。如果腫塊會跟著月經週期變大變小,通常比較不用擔心。
Q2:得乳癌都會有摸得到的腫塊?
不一定。有時在病人還沒摸到腫塊前,卻因為做乳房攝影檢查,而被發現有乳癌。乳房自我檢查雖已推廣幾十年,但不是所有的乳癌都可以用手觸摸的到,光用「手感」來判斷雙峰的健康可非聰明之道,所以近來醫界警告,雙峰保健不能單靠乳房自我檢查。
醫界也強烈提醒,女性如果每年都按時追蹤,一輩子中,一定會碰到影像檢查不確定,需要挨針的機會,細針是抽取細胞,粗針是進行組織切片,這是要確定是否癌症或良性腫塊。
另外,乳癌可能讓乳房變大,但也可能因為長腫瘤,乳房周圍組織被癌細胞浸潤,周圍組織孿縮,乳房反而顯得小,所以不能用乳房變大或變小,自我安慰不是乳癌,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年到醫院,由醫師檢查。
年紀愈大者,得乳癌的機會愈高,常有人說台灣乳癌年輕化,其實隨著發生率上升,年紀大的乳癌會越來越多。台灣乳癌的高峰是在45~55歲,同樣50歲的人,仍有月經的人比停經者易得乳癌;台灣婦女在停經前後,得乳癌的比例較高,與歐美國家的女性大多在停經後得乳癌的情形不同,這可能跟危險因子沒有像歐美那麼高有關。
Q3:良性的腫塊跟惡性的腫塊,摸起來的感覺會不一樣?
良性腫塊比較摸的到,惡性腫瘤在早期不易發現,摸起來未必很明顯。有人會以腫塊大小生長速度來判斷是否為惡性腫瘤,但臨床上也有惡性腫脹生長很慢,有人的腫塊存在4年,結果後來確定是癌症。
也有人覺得,如果摸起得是平滑、會移動的腫塊,不用擔心是惡性腫塊;如果摸起來長的位置比較深、不會動,才是惡性腫塊,這樣的想法很危險,因為良性跟惡性腫塊摸起來的感覺沒有一定的準則,惡性腫塊也可能摸起來平滑、會移動。所以,最好的作法是,一旦覺得乳房有異狀,就一定要由醫師檢查評估,由醫師決定是否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或日後半年或一年追蹤回診。
Q4:如果腫塊只是小小的,基本上就不用擔心?
自行以腫塊大小來衡量是不是癌症,絕對不智,惡性腫塊也可能很小。只要有腫塊,不論大小,就要看醫師,安排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檢查來確定,不要一直自我揣測、提心吊擔。建議最佳受檢時間,是在月經來潮第一天起計算,第七~第十四天最好。
有些乳房腫塊長的很大,如葉狀肉瘤,常見於40~50歲,雖然不一定是惡性,但長的較大,需要手術切除,雖然組織學上是惡性,但預後很好,不影響生命。
Q5:摸到腫塊可以先觀察一陣子,之後有必要再找醫生?
腺瘤、囊腫跟正常細胞變成乳癌的機率是一樣,第一次摸到異樣時,不宜自行觀察變化及拖延,要立即就醫檢查。
當然醫學上,不同醫院、不同醫師、不同的儀器,有時診斷會不盡相同,必要時可尋求「第二意見」。如果最後結果是良性的腫塊,建議女性每年檢查一次,不需瞎緊張,幾個月內又重覆就醫。(見表:「何時該作乳房檢查」)
Q6:假如沒有乳癌家族史,乳房摸到腫塊,不會是癌症?
未必,因為觸診很難判斷是否為癌症。另方面,只有5~10%的乳癌是有遺傳因素,大多數得乳癌的女性沒有什麼特別的危險因子。所以,不要因為家中沒有任何女性得乳癌,就輕忽大意,不理會任何摸到的腫塊。
Q7:曾被診斷出有囊腫的人,摸到腫塊不必擔心?
即使是正常的女性(無論是否有囊腫),40歲後,每年要追蹤一次,有危險因子的人,35歲後每年追蹤一次,但如果家族含母系及父系的女性,如外婆、奶奶、母親、姐妹、阿姨及姑姑等,有多人患有乳癌,建議提前到30歲檢查。
乳房超音波檢查對年輕婦女的靈敏度較高,年紀大的婦女,因為乳房脂肪較多,乳房攝影檢查的靈敏度會較高。目前愈來愈多人是在政府的定期篩檢中發現乳癌,乳房攝影可以找到很多顯微鈣化,多是良性;即使是癌症,也因為定期篩檢,所以能早期發現,多是零期癌,開刀後,幾乎不會影響壽命。
鈣化若需切片,依惡性懷疑度可分成四級,懷疑度低者,惡性比率大約僅10%,次高為25%,再是40~45%,最高是95%以上。許多零期乳癌只要局部切除,聽到鈣化時,可以不必過度擔心。目前鈣化的切除,除了傳統的手術切除,已有切片槍(真空輔助的粗針切片),是一種微創手術,但目前健保不給付,自付約要2萬元;如果惡性度低,可以選擇此種不開刀的方式來切片,比較不會留下疤痕。
乳癌早期檢查、早期治療,大幅提高乳癌存活率,根據國健局統計,我國乳癌5年存活率達78.8%,跟美國不相上下。所以,當有腫塊疑雲時,謹記光靠手感絕對不足,女性朋友不要遲疑及等待,趕快安排檢查,就能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