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期
出刊日:2021-10-15
返回上一層眼前突現黑影或閃光… 小心視網膜裂孔、剝離!
根據媒體報導,資深主播陳雅琳、氣象主播王淑麗以及藝人陳鴻、李志奇等人,都曾因突然視力變差甚至看不到,就醫後發現是視網膜剝離,緊急開刀搶救視力。醫師提醒,現代人經常用眼過度,近視族群又多,千萬不要輕忽視力的健康。
諮詢╱楊長豪(臺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眼科教授)
撰稿╱陳麗婷
在大學任教的陳先生最近覺得眼睛容易疲累,前往眼科檢查,醫師發現他的視網膜已經不太健康,建議他多休息、減少用眼時間,但他表示因工作關係必須大量閱讀、寫論文,用眼時間很難減少。不料2週後他因眼前出現黑點、閃光等現象而掛急診,檢查發現已經視網膜剝離。
根據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每年平均每10萬人中有15人罹患視網膜剝離;臺大醫院每天平均都會收治1.5~2名視網膜剝離病人,這個問題可說十分嚴重;且其中有10%的人在一眼視網膜剝離後,日後另一眼也會有相同的問題,蒙上失明陰影。
眼球可分為三層,最外層眼白的部分是鞏膜,而鞏膜往內一層有許多黑色素及血管,稱為脈絡膜,最內層即為視網膜。視網膜如同照相機的底片,上面有感光細胞可接收光線,還有神經節細胞則將光的刺激經由視神經傳達至腦部,我們才能看得見,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 與近視及老化有關
視網膜剝離可分為裂孔性、滲出性及牽引性。裂孔性就是視網膜上面出現裂孔,引起視網膜剝離;滲出性則是眼睛內發炎、水腫,如葡萄膜炎,導致視網膜下滲水,通常以類固醇治療,不用手術。牽引性多半與糖尿病有關,因糖尿病患者常合併有眼睛不正常血管增生,增生的血管及纖維組織硬生生將視網膜拉起,造成視網膜剝離。
裂孔性視網膜膜剝離是最常見的一種,主要是因為在胚胎的發育過程中視網膜與脈絡膜中間具有空隙,一旦視網膜產生裂孔,玻璃體中的水便會經由裂孔跑進視網膜下方,將視網膜往上頂,和脈絡膜產生分離。至於為何視網膜會產生裂孔?歸納起來與近視及老化這兩大危險因子有關。
過去臺大眼科做過研究,視網膜剝離的兩大族群,一是50歲以上,二是2、30歲的年輕人,前者主因是老化,後者就是近視。
台灣近視比率相當高,因此,視網膜裂孔患者中很高比例為近視引起,且不見得是高度近視,有些人近視400、500度便產生視網膜剝離,透過眼底鏡檢查會發現,患者視網膜周邊產生退化,例如格子狀變性,視網膜變薄,甚至產生一些萎縮性的破洞。
而年紀超過50歲以上者,常有玻璃體退化,這也是視網膜剝離的危險因子。玻璃體90%以上是水分,其餘多為玻尿酸以及膠原纖維,性質如同黏稠的蛋清,主要作為眼球的支撐。不過,隨著年齡的增加,玻璃體會逐漸液化,像水一般,而當眼睛左右擺動時,玻璃體也會晃動,假設玻璃體與視網膜出現了不正常連結,便會產生拉扯的力量,會將視網膜拉出破洞,玻璃體內的水一旦灌入裂孔便造成視網膜剝離。值得注意的是,近視的人玻璃體液化也比一般人早,甚至提早了10年。
眼前突有大量黑點或閃光 應盡快就醫
視網膜剝離最典型的症狀是眼前會突然出現大量黑點,這種情形與一般的飛蚊症不同。50歲以上者很多人會有飛蚊症現象,眼前會常看到有如蚊子或變形蟲般的影子,主要也與玻璃體液化有關,如果檢查後視網膜正常,多半不用擔心。但是如果眼前的黑點突然變得很大量,甚至看到閃光、視野缺損,就可能是視網膜剝離。
根據臨床經驗,100名突然出現飛蚊症的患者中,大概有10人有視網膜裂孔;10名視網膜裂孔的患者中,大約有1人有視網膜剝離。
而閃光的症狀則是因為視網膜感光細胞遭到拉扯所導致。更嚴重的是,若視網膜已剝離,水灌入後導致視網膜與脈絡膜分開,此時眼睛會產生局部視野缺損。病患常在門診中向醫師描述,左下方或右上方有一區塊看不見,而且看不見的區塊會慢慢的向中間靠攏,且範圍愈來愈大,如同布幔緩緩升起或下降;而當剝離影響到黃斑部時,視力將會明顯的下降。
依據病況不同 採取不同治療方式
1.雷射或冷凍補裂孔
如果視網膜只有小裂孔,旁邊有些範圍不大的剝離,及時發現就醫,醫師可以利用雷射或冷凍治療,將破洞周圍封起,減少後續視網膜剝離的機會。
2.氣體固定術
當裂孔情形不嚴重,還可採取「氣體固定術」,將少量特殊氣體打入眼球中治療。例如灌入0.2cc的特殊氣體,氣體會膨脹為0.8cc~1cc,氣體的浮力會將視網膜破洞頂回原位,此時再以雷射封住裂孔。不過雷射打完,還要等結疤,約需2週時間。
3. 鞏膜扣環術
倘若裂孔範圍更大,也就是視網膜已經嚴重剝離,光靠灌入氣體無法治療,則須採取「鞏膜扣環術」或「玻璃體切除術」。根據臺大醫院統計,目前大約7成患者是接受玻璃體切除術,鞏膜扣環術大約3成。如何選擇手術的方式,醫師會依據專業知識來判斷。
鞏膜扣環術是將矽膠材質的扣環縫在鞏膜上,將視網膜破洞由外往內加以頂住,水分不會再灌入,並搭配冷凍或雷射治療將破洞封起。優點為不須進入眼球內手術,缺點則是手術後眼睛會比較腫痛,或是當裂孔範圍較大時,所做的扣環也較大,因而眼球位置會受影響,甚至引起斜視。
4. 玻璃體切除術
現今較常用的手術為玻璃體切除術,是採用微創手術,於眼球打3處如同原子筆頭大小的孔洞,伸入手術探頭(旋轉刀片),將不健康的玻璃體絞碎後吸除,之後灌入一種特殊氣體,讓視網膜貼回原位,破洞旁邊再輔以雷射。醫師會根據破洞多寡及大小,調整氣體濃度,讓其在眼球中停留較長的時間,例如停留3週,之後氣體會逐漸被人體吸收。不過在氣體被吸收前,暫時無法恢復視力。此手術的優點是傷口小、復原快;缺點是灌入氣體後,患者至少需趴臥2週,讓氣體往上將破洞頂住。
此外,因灌入的氣體會接觸到水晶體,患者日後會有白內障的問題,大約有80%的患者在1年左右出現,屆時須再治療白內障。所幸現今的白內障手術已經很進步,成功機率大。
玻璃體切除術除了灌入特殊氣體,還有一種方式是灌入矽油,適用於破洞較大且多,或視網膜本身有許多病理變化,例如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這種視網膜病變會釋放許多發炎物質,甚至在眼睛中已造成結疤,因此,必須將視網膜增殖組織慢慢剝離乾淨,需要比較久的恢復時間,此時灌矽油會比灌特殊氣體好,因矽油在眼球內可維持較久。但灌矽油日後也會引發白內障,通常約3個月至半年,確定視網膜沒問題後,需再次手術將矽油抽出。此外,手術後也需趴臥一段時間,讓視網膜順利貼合。
手術後需趴臥至少兩週 幫助視網膜貼合
對接受視網膜剝離手術的病人來說,趴臥非常重要,主要是為了讓眼球內的氣體浮力抵住視網膜,才能讓視網膜與底下的脈絡膜沾黏(結疤),並順利排除視網膜下的水分,所需時間至少要兩週。
長時間趴臥不是太好受,但為了達到治療效果一定得配合。建議每趴50分鐘,可以起來活動10分鐘,或每趴20分鐘休息10分鐘,但一天至少仍需維持三分之二的時間趴臥,才能幫助視網膜復原。
有些患者術後無法遵循醫師的指示保持趴臥姿勢,不但可能前功盡棄,還可能導致氣體在眼內流動,甚至產生新的破洞;且因為眼球內灌入空氣,當患者採平躺姿勢時,眼內的空氣往上頂,也很可能導致隅角閉鎖的青光眼讓眼壓升高。
近視族群 定期檢查提早預防
視網膜剝離常常是突然發生,防不勝防,建議近視族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視網膜檢查,可以提早發現視網膜是否已出現格子狀變性或小破洞,此時可儘早治療,例如利用雷射將破洞周圍封起,減少日後發生嚴重視網膜剝離的機會。
此外,透過定期眼睛檢查也可了解自己的視網膜、玻璃體是否健康,自我提醒不要過度用眼。不要小看使用3C產品或閱讀這樣的動作,對於玻璃體已有退化或視網膜不太健康的人,光是眼球左右擺動,速度其實等同於幾百英里,就可能造成眼睛很大的負擔,萬一失去視力可是終生的遺憾!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從免疫系統、疫苗到藥物 全盤解析抗疫知識
- 新聞NEWS一下 / 「斯卡羅」演員查馬克淋巴癌病逝 享年42歲
- 新聞NEWS一下 / 資深演員龍劭華猝逝 醫師提醒糖尿病患應同時「護心」
- 世紀大疫未歇─ 掌握抗疫關鍵知識 迎來戰勝曙光-疫苗篇 回顧百年疫苗史 迎向新疫苗時代
- 藥物篇-更有效的抗新冠病毒藥物 如火如荼發展中
- 病毒篇-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新冠病毒突變解密
- 疫苗打右手臂比較好?打完針到底要不要揉? 打針6大疑問Q&A
- 「吞抹落…」 吞嚥困難怎麼辦?
- 肩膀一高一低… 脊椎側彎該如何「截彎取直」?
- 癌症轉移到腦部!怎麼辦?
- 疫情反反覆覆看不到終點… 「壓力山大」如何調適?
- 疫情警戒下, 如何找回流失的肌力?
- 粘醫師消脂保肝專欄 / 糖尿病新藥 越來越強大 減糖又甩油
- 王清泓醫師專欄 / 新冠病毒肆虐下 青光眼病人的照護
- 如何提高顛峰骨量, 減少老來骨鬆、骨折風險?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頭暈或暈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