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58期

出刊日:2021-10-15

返回上一層

癌症轉移到腦部!怎麼辦?

在過去,癌症轉移到腦部幾乎被視為癌症末期,存活時間有限;如今隨著醫學進步,腦轉移的病人在經過適當、正確的治療後,仍有機會獲得控制,甚至消失。
 
諮詢╱曾漢民(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神經外科教授、臺大醫院神經外科兼任主治醫師)
撰稿╱楊雅馨、黃靜宜
 
47歲陳太太因身體右側無力至神經外科門診求診,經磁振造影檢查(MRI)顯示腦部有3公分腫瘤,醫師懷疑是轉移病灶,經詳細檢查果然發現陳太太有乳房腫瘤。神經外科醫師立即安排開刀,將她的腦部腫瘤切除,術後兩週並接受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病人右側無力的症狀幾乎完全改善。之後陳太太繼續接受乳癌治療。
 
  轉移性腦瘤是常見的腦部腫瘤之一,所謂的轉移性腦瘤是指體內其他器官的癌細胞經血液或淋巴循環,擴散至腦部;其中又以肺癌及乳癌轉移而來最為常見,其次為大腸直腸癌、腎癌、黑色素細胞瘤、子宮內膜癌等癌症。
 
  當腫瘤轉移至腦部,初期絕大多數病人沒有症狀,多半是癌症全身分期或追蹤檢查中發現,尤其是接受腦部磁振造影檢查時,較容易發現小顆的腫瘤。隨著轉移至腦部的病灶越來越大,臨床症狀也就隨之明顯,如顱內壓升高引起頭痛、噁心、嘔吐等:或是神經壓迫症狀如肢體無力、認知功能受損等。
 
轉移性或原發性腦瘤不難辨別
 
如何辨別是原發性腦部腫瘤或其他器官轉移的腫瘤?通常透過磁振造影檢查,放射科醫師及神經外科醫師即可知道是否為轉移癌。一般來說,轉移性腦瘤的影像特徵是有些是固體形狀,有些腫瘤囊狀中間呈現液體狀(central necrosis),也有一些病灶很小而水腫範圍卻很大等。其次是病人過去已有癌症病史,此刻若出現腦腫瘤,絕大多數是原發癌症轉移過來,畢竟一個人同時罹患兩種癌症的機率並不高。
 
  要特別留意的是,若懷疑是淋巴癌轉移至腦部,千萬不能給予類固醇來改善腦水腫,如此一來將導致腦部腫瘤變小甚至消失,以至於無法順利切片取得病理組織,要診斷淋巴癌腦部轉移,取得患者的病理組織至為重要。
 
  倘若真的無法藉由影像判斷,則需透過「立體定位切片檢查」,在局部麻醉下,利用影像定位,以細小的切片探針深入腦部的病灶,取出組織做病理檢查,才知道腫瘤的種類。通常只有淋巴癌才會需要用切片來區別是否轉移還是原發性腦瘤。
 
  許多病人會擔心進行穿刺檢查時,是否會增加腫瘤擴散的機率?確實是有可能,但機率非常低,特別是在有影像學定位輔助下,更何況與穿刺檢查在疾病診斷上的重要性相比,其優點遠遠超過它潛在的風險。
 
 
多數化療藥物難以穿透血腦屏障 免疫療法是新希望
 
為什麼許多癌症會發生腦轉移?詳細原因並不清楚。許多癌症透過化療、標靶藥物等全身性治療,是可以有效控制住的,但這些藥物因為無法穿透血腦屏障(blood-brain-barrier, BBB),所以對於跑到腦部的腫瘤難以控制,這是可能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癌症病人存活的時間越來越長,轉移到腦部的機會也就隨之增加。
 
  有一些研究嘗試透過各種方法,讓化療藥物、標靶藥物能穿過血腦屏障,但目前沒有顯著進展,目前只有小分子標靶藥物或是脂溶性的藥物比較容易通過血腦屏障。例如治療原發腦瘤的帝盟多(Temozolomide)就是脂溶性藥物,可以溶解於血管內壁細胞滲透去治療腦瘤。
 
  不過,現在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愈來愈多,有些對轉移腦瘤也有部分療效。例如乳癌以荷爾蒙陽性以及人類上皮受體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receptor-2, HER2)陽性的病人最容易轉移到腦部,對這類病人可用泰嘉錠(lapatinib)及化療藥物截瘤達(capecitabine)合併使用。
 
  至於肺癌的腦部轉移,若具有EGFR-TK基因突變者,則可使用泰格莎(Tagrisso),雖有效果但效果有限。不過,黑色素細胞瘤轉移至腦部,用免疫療法吉舒達(Keytruda)有些效果不錯,例如美國前總統卡特就因黑色素瘤轉移至肝臟及腦部,接受免疫治療而痊癒,至今健在。黑色素細胞瘤在白人特別多,台灣相對較少。
 
轉移性腦瘤 兩公分是開刀與否分水嶺
 
當癌細胞不幸轉移到腦部,要開刀嗎?醫師通常會根據腦轉移的病灶多寡、位置以及病人的年齡、體能狀況以及原發癌症的控制狀況,來決定治療的方式。
 
  一般也會參考美國神經腫瘤學會的臨床指引建議:
●2公分內的單顆轉移性腦瘤:可安排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包括伽瑪刀、電腦刀等。以單次的高劑量(約2500cGy)集中輻射,在不傷害病灶周遭組織下,將腫瘤消除。至於質子治療目前健保不給付,且需採多次治療,在時間的緊迫性下,對轉移性腦瘤不合適。
  在接受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之後,多數腫瘤都可以消除或縮小。
 
●大於2公分的轉移性腦瘤:建議先手術切除,術後再輔以放射治療。在接受手術及合併放射治療後,一般都可以順利的去除腫瘤。術後的副作用主要是看腫瘤長在腦部的位置。通常術後病人狀況會比術前來得好許多,常見的併發症如出血、感染。
 
●多顆腦腫瘤:目前不建議給予全腦放射治療,若要做則必須做好保護海馬迴措施(海馬迴位於大腦中間深處,是人體記憶、認知及執行能力的管控中樞),正式名稱為「海馬迴閃避全腦放射治療」,以免照射過後,病人的認知功能嚴重受損。目前多顆腦轉移皆可以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控制,不過成本甚高。
 
  隨著醫療的進步,多數癌症病人當發生腦部轉移,接受適當治療後,都可以獲得很好的控制,但其原發性的癌症仍舊要繼續追蹤、治療,畢竟原發癌症的控制,才是病人存活的關鍵。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